社團法人台灣靈長類協會聲明:
近幾天因為新聞報導有狒狒出沒桃園附近地區,最後不幸於捕捉過程中死亡,而引發社會上對這原產於非洲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熱烈關注,同時也對如何捕捉脫逃動物掀起一陣熱議。
基於台灣過往也有許多民眾與台灣獼猴接觸而造成的各種意外事件,本協會趁著這個機會想要對社會大眾說明有關面對台灣獼猴或是狒狒等野生動物時的一些安全觀念:
1. 多數的野生動物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不論該動物在原生野外是否兇猛,通常多數的野生動物會主動避開人類,與人類保持安全距離,只有在人類過度侵入安全距離時,動物才會有可能進行攻擊。
2. 最常造成動物攻擊的原因:一般民眾常因為過於緊張害怕,而試圖對動物進行各種驅趕,這些舉動容易讓狒狒或獼猴等非人靈長類誤認為民眾將對牠們發起攻擊行為,而引發牠們作出自我保護的反擊行動。
3. 然而台灣因為有部分民眾不斷餵食野生獼猴,造成許多被餵食的獼猴容易將提有袋子(不管是否有食物)的人類當作食物象徵,進而為了取食發動襲擊。這類獼猴主動攻擊的事件,大都是餵食癖的民眾養成獼猴將人與食物劃上連結的後果。
4. 許多非人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帶有共通的病原,所以與牠們接觸不但可能害獼猴感染某些人類的疾病,也可能因為獼猴攻擊造成人類受傷的意外,而使人類感染到獼猴所帶的病原。
綜合上述資訊,民眾面對野生獼猴或遊蕩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時,請務必謹記「一要三不」原則:
(1) 要保持適當距離
(2) 不驚慌尖叫
(3) 不主動驅趕
(4) 不隨意餵食
遵守以上原則,以利保障自身與動物的安全。
March 30 2023